年俗中的喜慶文化
2008/1/28 From: 陽江十八子
春節,是中華民族眾多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,其習俗形成了中華民族健康向上的文化特征,即尚紅、崇新、團圓、喜慶。
尚紅 戶外有高掛的紅燈籠,朗照著青松白雪,十分高雅、喜慶、門窗上的大紅對聯有“又有一年春草綠,依舊十里杏花紅”之意。又有滿街秧歌紅紅綠綠,就連小孩買鞭炮,也多以挑選紅色為快事。
崇新 春節習俗中家家都換新衣,戴新帽,穿新鞋,至少人人要買一雙新襪子。農家住房再舊,也 要裱糊里外三新。人與人交談,往往要互道新一年的規則與打算。恰如新春聯所寫:“爆竹一聲辭舊,桃符萬象更新”;“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”。
團圓 有首歌唱得好,“三百六十五個夜晚,最甜最美的是除夕。風里飄著香,雪里裹著蜜……”無論海外赤子,還是天涯游子,千里萬里均要趕歸桑梓,趕赴父母身旁。正因為鄉情、親情、友情的強烈感召,才有春日天南地北的人流涌動。團圓,顯示了民族的凝聚力;團圓,是中華民族和諧、友好的象征。
喜慶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喜慶,闔家歡聚慶豐年是喜慶;粘窗花、貼春聯、放爆竹稱喜慶、見人道喜,不聞臟話,亦顯喜慶:而發福、財等諸吉祥之語,則溶于衣食住行每個細節。如倒貼“福”與“有”字。意為家“有”了,“福”到了;餃子煮生了,意為步步高升,而張燈結彩,燃放爆竹,更是喜氣沖天。 (多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