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2/25 From: 陽江十八子
老百姓口頭上留傳不少別具特色的諧聯趣聯,茶余飯后或盛夏納涼時,說些有趣的對聯,往往讓人在悠閑一笑之中忘卻一天的勞累。例如:勸學聯——為仔孫讀之乎者也;當父母管柴米油鹽。“出恭”(大便)聯――入來三步緊;出去一身松。1969年,黨中央國務院發出號召,并在《人民日報》發表社論,動員知青在農村“過一個革命化春節”。農場不準下鄉知青回陽江過年,有個陽江知青在房門口貼上了一副自己寫的春聯。上聯是:一把鋤頭開天地,下聯為:兩支筷子夾魚肥。大家看了對聯,只是無奈地笑笑。那時知青沒有東西吃,連施下橡膠氹的魚肥都挖上來煮了吃。
有一年春節前,一位城郊農村的老貧農進城找人寫春聯。揮春檔主問他寫什么對文?他說:就寫那個“萬元銀紙使無嗮,一桶番薯爽溜春”吧!“寫對佬”一聽,一頭霧水,哪有這對對文呀?一再追問,這才明白老貧農的意思,原來他是要寫“萬年民主升平世,一統山河錦繡春”!不禁啞然失笑
新中國成立初期,大家都在為“人民民主”新政權而歡慶,“萬年民主升平世,一統山河錦繡春”是當時春節在陽江城鄉常見的春聯。這“爽溜春”是陽江俗語,“春”字不是粗口,是經常要用的。如“雞春竜密都鵏出仔”、“閑過狗春”等!八锎骸钡摹傲铩笔恰皝G掉”的意思,這三個字形容人遇到喜事,高興得連丟掉了自己最重要的東西也不知覺,是得意忘形的生動寫照!解放初物質不豐富,生活艱苦,有一桶番薯的確是很值得高興的事情,所以這位老貧農對這句話印象深刻,連說錯了對文也不知。
“寫對佬”把此事當笑話講給同行聽,有人就把上聯也改成“萬元銀紙使無嗮(用不完)”,湊成一對,幽默風趣,渾然天成。這副諧聯就在陽江市井中流傳開來。 [陳慎光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