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11/16 From: 燒刀李
文化如何形成?望文生義,大概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因為有些現象的共性得到認可,形成文字記錄,經過年代久遠,好像化石一樣不易改變。這就是文化,這樣的解釋可能會招來多少億人的唾沫淹死。當然,文化無處不在,不僅有文字記錄的文化,還有很多很多,要劃分嗎?好像要專業大師級的人物去做這件事情才更具權威性,但作為一個音響發燒友,也算一個文化的馬前卒,拋磚引玉,也是份內事。來個文化劃分吧,不管什么文化,按照大類,我認為應該分為靜態文化與動態文化兩種。當然,凡是有一定歷史的地方,都擁有大量的靜態文化資源。比如中國,數千年的歷史讓中國擁有不計其數的靜態文化資源,這些靜態文化資源,引發了清末國外列強的侵略,搬走了中國的大量優質的文化資源,而這些優質的靜態文化資源,一搬動,就變成了動態文化資源,所以現在優質字畫陶瓷等作品動輒上千萬過億的價值,也是靜態文化資源變動態文化資源的過程中所產生的,在這里我不是強調靜態文化要經過侵略過程的變化才產生價值,而是說明一個道理:靜態文化資源要創新,要動起來,形成動態文化才能產生新的價值。
我覺得,文化可以劃分為靜態文化和動態文化兩大類,有利于我們把握文化的方向性,讓文化成為冷戰時期的有力武器,讓世界更快速認同中國的文化。
近年來,中國通過奧運會、世博會、亞運會幾大世界級盛事,有利推動了中國文化的動態轉變,讓世界通過這些盛事領略了靜態文化的威力,同時,通過走出去的展覽、演出、交流,傳遞了靜態文化的魅力,又促進了通過旅游、網絡、影視、音樂等方式讓靜態文化從被動轉為動態文化的主動性。一些歷史不是很悠久的國家,成功地利用動態文化的影響,迅速得到了世界文化的認同。這些動態文化表現在歐洲的音樂文化,美國的民主制度文化,中東迪拜的超級建筑文化,日本的動漫文化等等。要把靜態文化變成動態文化,文化才是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