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3/23 From: 陽江十八子
他從事的是最古老的行業,但從他制造的產品上總是體現現代時尚的影子;他說話豪放、直爽、坦誠、不拘小節,但他對他制造的產品質量卻從不馬虎、一絲不茍、精益求精;他穿著簡單樸素,但他的“音響博物館”卻價值數億;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情有獨鐘,但他心中卻有著更大的夢想——要在傳承中打造現代的世界品牌。他,就是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的總經理——李積回。
沒有創新的傳承死路一條
李積回對創新重視有加:“傳統企業必須要傳承,沒有傳承的傳統企業就沒有靈魂,沒有靈魂的企業不會久。然而,傳承不僅僅是傳承傳統的東西,必須創新,不創新企業就死路一條。”
正是在李積回和他的父親——現任十八子集團公司董事長李良輝的創新思路引領下,十八子自創建以來穩步推進了五大技術革命。也正是這五次技術革命,奠定了陽江十八子“中國菜刀中心”的龍頭地位。
1993年,十八子創產品結構新技術,制造出刀把與刀體一體的連體直出菜刀。這一創新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刀把和刀體分制駁接的菜刀制作時代,由此掀起了中國菜刀業的技術革命。
1995年,十八子率先開發生產出外觀造型多樣化的多功能家用廚刀,同時推出最受市場歡迎的不粘肉、刮魚鱗、起瓶塞、齒狀切凍肉等功能數十個規格的系列刀具。引領刀具從單一功能向多功能轉變。
1997年,十八子設計并制造出更加具有“人性化”理念的、富有中國特色情結的“座放套刀”系列產品。“座放套刀”集使用功能、安全存置,禮品饋贈于一身,由此改變了中國人以往送禮不送刀的歷史。
2000年,十八子研制出中國的7鉻17鉬菜刀特殊用鋼,填補了我國刀具業高端刀具原材料的空白,刀具材料生產達到了國際高端刀具用材的先進水平。從此揭開了中國高端刀具(特別是廚用刀)生產和進入國際高端刀具市場的新一頁。
2002年,十八子又開創了一個新紀元,建造了一座自己的特種合金鋼生產廠,從此十八子跨入了國際高端金屬刀具材料生產的領域,站在高端刀具材料生產的技術前端,走上了研發、煉鋼、制刀一體化之路,從而實現了李積回的“只有做好鋼,才能出好刀,才能趕超洋品牌,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立足”的基本戰略。
李積回:憑借五次重大技術創新,十八子使自己躍上了刀具行業科研、材料生產、制造規模、品牌影響力的前端,中國刀具業走上了十八子引領的時代。
沒有誠信就不可能將十八子傳承下來
對于誠信,李積回有自己的理解:
“傳統行業能夠傳承下來,這本身就有誠信在里面——沒有誠信就不可能傳下來,中國人都知道‘以誠為本’。”
“誠信這個東西不是單靠口說的,得用行動。對內主要是對員工要誠信,員工最能感到你的誠信度,他覺得你誠信,他就愿意跟著你干,他要覺得你不誠信,那他就會用腳說話——走人。”
“對外誠信,就要看企業的實際行動了,比如要通過專業機構的認證,要做好誠信體系建設,要履行好社會責任,等等,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。還有看不見的,那就是產品內在質量,這就看產品的用戶多不多,看人家接不接受了。”
十八子在行業內率先通過并全面實施ISO9001:2000、ISO14001:2004體系管理。十八子累計在各類公益活動中為社會捐款捐物計1200多萬元。十八子刀具產銷量連續10年國內第一。
要推動中國刀做世界刀王
“十八子傳承到今天,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有了一種責任、一種使命,那就是:在陽江刀具的發展中,十八子要起一個帶動作用,要為整個行業發展做得更多。”
1998年,成功加入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的十八子,向協會提出了“為陽江設立‘中國刀具之都’稱號”的申請。當時協會有的領導不理解:“你們為整個陽江的刀具行業爭取榮譽,這可是把你們自己的優勢拱手讓給了別人,你們發展的壓力會很大的。”李積回說:“如果陽江有了這個榮譽,那么‘水漲船高’,陽江的整個行業都會受益,十八子也不會差的。”結果證實了李積回的話,“中國刀具之都”落戶陽江以來,十八子的聲望不降反升。
采訪中,李積回送給采訪組兩本書,一本《中國第一刀》,講述的是十八子的創始人李良輝的創業歷程;另一本《中國刀王》,講的是十八子20多年來的品牌創建過程。
“我們現在正在醞釀第三本書——《世界刀王》,這一本講的不僅僅是十八子,而是整個陽江乃至整個中國的刀具行業,我們想通過這本書,讓全世界都更加了解陽江刀、中國刀,也希望通過這本書為中國刀揚名世界加一把力。”
利用“流動文化”走向全世界
到十八子,必看李積回的“世界第一音響博物館”。
李積回說:“文化是十八子打造世界品牌的驅動力之一,音響博物館是十八子文化的一部分。我就是要利用音樂、音響的效果,把十八子的文化帶出去,帶向全世界。”
有人曾問李積回:“音樂和刀有什么關系?”李積回這樣回答:“用兩個詞解釋:一個是鐵漢柔情,做刀的硬漢一條,融入音樂,人有情了,做出的刀也不一樣;另一個是劍膽琴心,如果一個劍手沒有情,他的劍也沒血沒肉,心中若有琴有音樂,他的劍也就有了靈性。”
李積回把對音樂的愛好融進了事業、融進了企業、融進了陽江。“陽江有一些旅游資源,但要想把旅游業做得更大,還需要有文化在里面,有世界性的東西在里面。這個博物館就有這方面的東西,陽江一旦成為國際性的旅游城市,十八子成為國際知名品牌也就簡單了。”
關于未來,李積回有一個理念——十八子是刀,刀是十八子。“十八子是刀,很好理解,在陽江在廣東,在中國的刀具業提十八子,都知道是刀。但要說刀是十八子,現在真不敢說,可能陽江人知道,廣東人知道,但中國人、全世界人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。這可能得需要我之后的兩三輩人甚至幾輩人繼續努力、繼續傳承發展。這是我的夢想,也是十八子的奮斗目標。”
鏈 接>>
十八子之謎
1994年的一個夏夜,統管陽江江城向陽家用刀具廠的李良輝(李積回的父親),召集全體家庭成員,商討為產品“正名”一事,也就是給生產的菜刀起一個品牌的名字。有人提出用當時的廠名冠名;有人提出用名人冠名;有人提出用地方冠名;有人提出用地域冠名的……一時間難做選擇。李積回對于產品冠名的事早有準備,他提出一個頗具匠心、又有玄妙之感的冠名提議:用我們家的姓,我們家姓李,李可分為三個部分,即“十、八、子”三個字組成,就叫“十八子”,再在前面冠上“陽江”二字,既有家族淵源又有地方標志,好叫、易記,而且“十八子”從字面上看,還能給人留下許多懸念,意味深長。
“陽江十八子”好!父親李良輝當即大悅,一拍大腿說:這是我們李家做的刀,我們做不改名,行不改姓。母親大加贊成,全家一致通過。從此“十八子”問世。所有刀體一律雕刻上“十八子作”。
一個智者猜測說這可能是個字謎:木子是李,“十八子”也是拼成“李”字,想必是一戶李姓人家吧?是的,世上總有諸多智者,總能破解懸念。這就是“十八子”這名字,別具一格、不落俗套,能引發人們的關注興趣和垂注,讓人過目不忘。《中國國門時報》